登入

請選擇以下方式登入

使用社群帳號登入

此活動由“”主辦,歡迎加入粉絲專頁

藺.一刻

楊采諭,吳耀龍

  • 16
  •  0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藺.一刻-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材質:藺草、木、黃銅、壓克力棒、光固化樹脂、時鐘配件、LED燈條

尺寸:70X50X8 公分

設計理念:苑裡的藺草,不僅是一種編織植物,更是一種時間的語言。從種植、收割、曬草到編織,每一條藺草都經歷了陽光與手感共同雕刻的節奏,如同時間的流動,安靜卻深刻。本作品《藺・一刻》,即從這樣的節奏中汲取靈感,以「時間」作為隱喻,重新詮釋藺草在當代生活中的角色。「一刻」既代表時間單位,也象徵每片藺草所承載的文化片段與職人手感,而「藺一刻」的諧音,更訴說這一刻對藺草的凝視、記錄與珍藏。

作品以時鐘為主軸,設計掛鐘與桌上型電子鐘兩種形式,分別回應日與夜、動與靜、傳統與現代的時間狀態,將傳統工藝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可感知的時間器物。

掛鐘造型源自花朵綻放,由三片木質花瓣與三片藺草編織花瓣層疊而成,透光的花瓣,讓草編的肌理隨光影展現,形如時間綻放。花朵中央嵌有黃銅花蕊,象徵時間核心與工藝價值。十二刻度則以扇形封存藺草編織片,呈現太陽方位與風向的自然節奏,也讓藺草得以長存於每個日常時刻中,賦予報時更深層的自然隱喻。

《藺・一刻》不僅是報時工具,更是凝聚「時間性」與「土地記憶」的設計詩。它讓苑裡的風、陽光與工藝師的手感融入每一次指針的旋動中,使藺草文化得以在日常生活裡,被新世代看見、理解並延續。

使用情境:《藺・一刻》提供兩種時間型態的設計:壁掛式光影掛鐘與桌上型電子鐘,分別對應「日間光影」與「夜間數位」的生活節奏,將苑裡藺草的編織技藝轉化為現代居家中能被凝視、觸摸與珍藏的時光載體。

掛鐘造型以花為語彙,三瓣藺草編織與三瓣木質結構層疊交錯,展現自然材料的節奏感與呼吸感。背光燈光透過藺編孔隙流瀉而出,隨著日照與夜色變化,讓時光彷彿於牆上靜靜綻放。鐘面外圈的十二個刻度,採用扇形樹脂封存細緻藺草編織片,象徵日晷、花粉、風與太陽移動的軌跡,也凝結職人的手感與草的紋理,使時間不再冰冷,而是一種被精緻收藏的生活節點。

桌上型電子鐘則以極簡三角木質結構呼應藺草的三角剖面意象,側邊以雷雕技法呈現藺草內部中空的結構紋理,細節自然而不張揚,搭配電子數位顯示,讓草的溫潤與科技的理性在桌面相遇,無論是辦公、閱讀、休憩場域,都能感受一種植根土地又面向未來的生活節奏。

兩款作品皆具模組化與可量產的設計思維,材料取得容易、製程明確、包裝簡約環保,具備文創、選物、家飾等市場延伸潛力,透過轉譯與重構,《藺・一刻》不只是報時工具,更是一種將苑裡工藝溫度,融入當代生活語境的創新提案。

 


  • 0

    得票數

  • 1

    活動排名

投票未開始 投票未開始

請輸入驗證碼

看不清

換一張

您必須先分享此活動才可參加投票! [立即分享]

[放棄投票]

此活動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再次投票!! 訂閱投票提醒,投票不錯過~

[訂閱投票提醒]

同意條款及政策

您必須詳細閱讀並同意本活動條款及政策

已詳細閱讀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