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請選擇以下方式登入

使用社群帳號登入

此活動由“”主辦,歡迎加入粉絲專頁

過程紀錄

康竣傑

  • 30
  •  0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 過程紀錄-2025台灣藺草創作獎

材質:藺草、布、竹竿、手機、充電線、磚頭

尺寸:100X110X180 公分

設計理念:《過程紀錄》是一個門簾也是一個裝置作品。

門簾分為兩片,一片是藺草編織的片材;另一片則是會用藺草製作染汁,透過植物染在這片布上。而藺草編織片材上的織紋選用最基本的壓一、壓二及網花,再將網花部分編成手的圖案,並在布面上染印出相同的印花,示意出正在編織的雙手。

之所以會選擇門簾的形式,主要是基於門簾的用途屬性是有『過場』、『揭曉』的概念,而這個做名為「過程紀錄」就是想透過作品揭曉編織過程所需的技巧與耐心,同時也強調過程的重要性,在民眾走近掀開門簾後,會仔細看到這些編織的過程,而這些過程用手機紀錄並用手機呈現,展現日常感。同時,這件作品也強調工藝師的族群生態-工藝師多為女性。門簾分為左右兩片,因為俗稱男左女右,右邊的門簾使用植物染染出藺草織紋的印花,屬於陰面。掀開象徵女性的簾片後會看到後方工藝師的專業過程,而這些過程才是本件作品的重點。

作品的高度也有經過設計,手部圖示位置是以創作者眼部的高度吊掛,象徵創作者可以透過編織的雙手窺視後方編織的過程。

使用情境:如果後續留在藺草學會使用的話,我希望可以放在工藝師工作室的門口,當民眾前往參觀的時候,能夠保留本件作品揭曉的用意。並且因為布面材質較軟,通常民眾會選擇掀開此面,也能持續利用民眾參與呼應女性面向的議題。


  • 0

    得票數

  • 1

    活動排名

投票未開始 投票未開始

請輸入驗證碼

看不清

換一張

您必須先分享此活動才可參加投票! [立即分享]

[放棄投票]

此活動每隔一段時間就可以再次投票!! 訂閱投票提醒,投票不錯過~

[訂閱投票提醒]

同意條款及政策

您必須詳細閱讀並同意本活動條款及政策

已詳細閱讀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