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個系所的專業都能與企業更緊密的結合,例如業界帶領學生進行實務教學,或者學校開設更多符合業界需求的專業課程,邀請一些業界人士來進行授課、或提供技術和資金的援助,學校也定期提供人力給業界,如此可以減少社會的失業率,也可以讓台灣的各個產業不會有短缺的問題。業界提供1.2年的培訓、實習機會,讓學生可以更快與社會接軌。同時也多與合作的大學進行溝通,可以每年開一次會,這個會議討論的內容包括:1.業界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請學校多釋出名額招攬某些系所的學生2.學校需要哪方面的資金及技術指導,由企業提供可以指導的部分3.應該開設什麼專業課程才能為未來所需4.鼓勵學生考專業證照5.試著帶領高年級學生參與公司的大小事6.學生須實習幾個月方可進入職場等等。
甚至學校可以利用通識課程教導一些未來在職場上會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人際關係、勞資糾紛、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了解智慧財產權、談判或溝通的技巧,或者電腦的基本使用能力。這些額外的課程可以使大學生更快進入職場生活。這些是專業課程的輔助,卻是職場重要的一環,唯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讓學生的軟實力和硬實力一起上升。
以國文系來說,外界的看法就是:以後找不到工作,是一門沒落的學科。國文系的同學可以善用本身對文字的細膩感受來增加自己的實力,學校可以開設一些較貼近實務的課程,例如:新聞廣播、編輯採訪、歌詞創作、企業文案的撰寫。這些課程都是容易與國文系專業作連接,若有業界的支持與專業培育,就能讓學生更快進入職場。平日也可以邀請業界來進行一些演講,告訴學生現在的職場現況,讓學生了解自己以後的工作環境,這些都能降低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的恐慌和不安。再舉個例子,台灣社會的農業、畜牧業也在沒落,與其全部都靠政府去扶持,更多的是需要專業人士介入轉型,或提供更多援金和技術支持,而那些專業人士就必須靠大學和業界的培育了,可見培育專業人才對於現在台灣多麼刻不容緩。培育專業不僅是有助於台灣的人民各司其職,也是讓台灣更安全的手段,如果台灣某些產業完全沒落,必須依賴其他國家方能為生,那台灣遇到緊急危難時,生存下去的機率就會降低。而且平衡的專業人士培育,也能讓社會的價值觀漸漸導正。固然具有特色的產業很重要,像是在台灣這個沒有什麼自然資源的國家適合發展科技業,也發展出高度水準,然而我們仍需要其他產業鏈予以輔助,這時候平衡發展,上中下游的關係和合作就格外重要。如何讓全球可以看見我們,就是既有海島國家的特色性格,並在某些領域有高度水準,同時又能有穩固的基礎,人民的質變高,國家自然就不輕易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