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藺草編織、藺草手操紙、鐵絲、鐵網、鋁線、紅銅、透明管、夜光沙、燈具、木
尺寸:123X20X47公分
設計理念:《苑裡的心跳:時間的三部曲》是以藺草為創作語彙、以地方記憶為情感根基創作的造型光影藝術裝置。作品由三顆循序排列的心臟構成,分別象徵苑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這三個生命器官不僅承載著文化的節奏與土地的記憶,也透過材料質感、光影節律與空間張力,共同編織出地方與藝術之間的呼吸通道。
第一顆〈過去之心〉以藺草編織與手抄紙塑形,肌理厚實溫潤,回應農村婦女編草、曬草的手工時代,像是一顆為土地勞動而跳動的心;第二顆〈現在之心〉融合藺編、鐵絲網與紅銅硫化工藝,心臟外層的鐵鏽與都市剪影形塑出地方轉型的掙扎與堅韌;第三顆〈未來之心〉則運用染色彈性布料與環氧樹脂硬化,構成一個尚未定型、充滿流動性與想像的有機體,象徵未來苑裡可能擁抱的創新共生願景。
三顆心臟透過透明導管彼此連結,管中注入紅藍夜光沙,象徵動靜脈,也象徵跨世代文化血脈的流動。部分導管纏繞藺草細節,使「草」成為串聯生命的血管,也成為藝術與工藝的橋樑。隨燈光閃爍而產生律動光影,讓整體裝置如同真實的心臟般在空間中呼吸與躍動。
這是一件融合材質轉化、地方敘事與光影詩意的作品,將藺草從工藝載體提升為藝術語言,展現其在純藝術創作中所能抵達的情感深度與形式極限。
使用情境:《苑裡的心跳:時間的三部曲》為一件融合光影節奏與空間敘事的造型藝術裝置,適合展示於藝文展覽空間、地方文化館舍、當代藝術策展場域,或作為常設展覽中象徵地方精神的視覺焦點。作品具備日夜皆可觀賞的雙重視覺層次,白天透過自然光襯托藺草肌理與構造細節,夜間則由內部燈具與背板投影形成律動光影,使觀者沉浸於地方文化與生命節奏交織的空間經驗中。
三顆心臟依時間軸自左至右排列,具備清晰的觀看導引與故事連貫性。透明導管穿越三顆心,紅藍夜光沙映照動靜脈概念,也隱喻文化能量在時間中的流轉。導管配置結構巧妙,不僅能穩定架構,亦在視覺上創造出如脈絡般的光帶網絡,形成引導觀眾目光的動態軸線。
作品的燈光設計採用節律式閃爍,模擬心跳起伏,並透過波紋光效在牆面或背景投影出如脈搏擴散般的動態陰影,觀者從不同角度觀看時會感受到心臟與空間之間的呼應,產生「作品會呼吸」的身體感受。
在藺草的應用上,本次創作打破過去裝飾與功能性的框架,將藺草製作成手操紙、不規則造型、並融合異媒材共創於作品之中。這件作品不僅是一件藝術品,也是一個可被「經歷」、可與空間共振的生命體,是傳統素材在當代表現語境中的一次深刻轉譯。
得票數
活動排名
投票未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