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學期間參與了心衛輔導這堂課,起初我以為這是一堂只會講述關於心理學的學術課程,對於課程中的內容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但是和預想中的不同,課程的第一堂就打破了我以往對通識課的印象,有別於一般的課程,摒棄了沉悶的文字簡報和單調的語調來呈現那些令人乏味的學術知識。課堂氣氛變得更輕鬆愉快,授課方式也更注重問答交流,也放棄了只為了分數而設計讓學生感到意義不明的作業。
身為大學生,回想起過去大部分的學習經歷,我發現學習方式大多比較被動。 在課堂上,即使老師提出問題,許多學生似乎選擇保持沉默,而最終回答問題的可能也僅限於其中幾位表現優秀的同學。在這樣的氛圍下,課堂參與似乎成了大家不太主動去做的事情。 因此,透過問答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成為我記憶深刻的一部分。
課程中老師總是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去開啟,有時會講述一些真實案例,有時會播放影片,然後鼓勵我們提出問題,在這個問答的過程中深入思考。這種感覺有點像在玩海龜湯,不過與海龜湯不同的地方是,除了猜測事件的表象,我們還要透過事件中當事人的行為,去推導背後的情緒和動機,這也是每次上課最需要絞盡腦汁去思考的部分,雖然每次都花費非常多的時間,最終也不一定能夠推測出真實的情況,然而,我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理解的某些行為背後往往涉及當事人複雜的情緒和個人利益。因此,事情並非表面上我們所看見的那麼簡單。
還有幾堂課讓我非常印象深刻,課堂中老師飾演被諮詢的病人,而我們作為心理師,必須向病人提出問題。病人當中有想買公仔但是沒辦法買的小男孩,還有因為告白被拒絕而傷心欲絕的學生;我一邊思考要問什麼問題,一邊觀察其他人發問,起初班上的人都會開始猜測具體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但每次在整體事件被推測出來後,似乎都會出現停滯不前的情況,似乎所有的同學都在給出「建議」或是「解決方法」;這也是在我們生活當中常見的情況,我們總是認為事件如果得到解決,情緒也會隨之而去,但是此時老師說的一段話讓我感同深受:「如果這個問題可以被解決,那這個人就部會來做心理諮商。」仔細想想也有道理,因為某個問題長時間不能被解決,當事人也沒有辦法完全放下,最後負面情緒像一縷縷纏繞的絲線,一直不斷累積,直到壓垮自己。我想像這種情況給出的「解決方法」似乎就是當事人當下最不想接受的那個事實吧。
在過去的一個學期裡,我學到了許多經常容易被忽略的事情。我意識到作為一個充滿情感的個體,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我也學到如何透過觀察身邊的人來深入思考,這種方式不僅有助於保護自己,也讓我對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