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回已無人常住的爺爺家打掃。我坐在桌前,面前是好幾份火雞肉飯的便當,雖然有點冷了卻是我爸最愛的菜餚。儘管不起眼,但入口後雞肉的甘甜,卻讓我忍不住想起了已故的爺爺。 爺爺在我出生前經營一個小吃攤,這個小吃攤不僅是一份生計,更養活了我的爸爸和姑姑們,使他們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攤位上的一隻金雞擺設,象徵著爺爺的辛勤和希望,後來即便攤位收了也放在客廳的最顯眼處。昔日過年回爺爺家時,爺爺總在大掃除時認真擦拭那隻金雞,笑著對我說:「這隻金雞乘載著我的回憶,是很重要的物品。」
爺爺曾告訴我,當年二戰後大家普遍窮困,肉品並不像現在一樣餐餐可得。他不滿二十就四處打工,僅為了讓弟妹可以溫飽。有一天,他在回家路上發現了一隻毛色鮮艷的雞鑽進家附近的草叢。他趕緊跟上把雞抓了起來養在後院中。興許是附近人家養的,但一連幾天都沒有甚麼動靜,問鄰居似乎也沒有丟雞。爺爺猜想可能是從很遠的地方偷跑到這邊的,也就心安理得養了下來。
這隻公雞爺爺還把它取了名字叫湯姆;後來家裡又養了一隻本土家雞,取名叫麗麗,剛好湊一對。爺爺每天認真餵養湯姆與麗麗,還會和牠們聊天。這兩隻雞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湯姆總是用那高亢的咯咯聲向爺爺問好,而麗麗則輕輕地依偎在他的腳邊,懂得爺爺的喜怒哀樂,陪伴著爺爺度過每一天。
然而,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阿祖(爺爺的媽媽)希望犧牲湯姆來過年至少有東西可以祭拜。帶著沉重的心情,爺爺來到院子裡,看著湯姆和麗麗。湯姆似乎感受到爺爺的困境,牠走到爺爺面前,用慈愛的眼神望著他,彷彿在說:「我願意貢獻自己,讓你擺脫困境。」爺爺含淚揮刀,湯姆的犧牲讓他心如刀割,他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樣。在那一刻,爺爺的腦海中閃過無數的畫面。晚上,他夢見了湯姆跟他道別,並祝福他找到新的營生方式。
過年後,爺爺就順利在家附近的餐廳找到工作,由於經常有餘下的材料,爺爺再也不用為了溫飽所苦,還能逐漸開始實驗性的開發各式菜餚。受湯姆的啟發,他調配出了一道獨門的醬汁,再撒上酥炸過的紅蔥頭後,簡單的火雞肉飯就成為餐廳的必點料理。
累積一定積蓄後,爺爺決定頂下附近的店舖,開始賣他的火雞雞肉飯。爺爺的火雞肉飯香氣四溢,得到不少老客人的好評,家裡的經濟有越來越好。爺爺為了紀念湯姆,就請人打了一隻金雞的銅像。
如今,爺爺已經過世,而我每次吃著火雞肉飯時,都會突然想起爺爺跟我說過的火雞肉飯故事,但當年的味道已經不可得。那個時代,爺爺珍惜每一顆米粒,努力把生活的艱難轉化為美味的食物,帶給家人溫飽和希望。如今很簡單樸素的火雞肉飯便當,但若想到當年物資匱乏的年代,便能感受到爺爺的辛酸與堅強
我把便當盒的蓋子掀開,輕輕撥開上層的紅蔥頭,香氣撲鼻而來。每次清明回老家掃墓,爸爸總會買上幾盒火雞肉飯,並在祭拜時一併擺上,仿佛爺爺依然在我們身邊。而那隻金雞的銅像繼續看著一切,閃耀著亮眼的金光,宛如正默默守護著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