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外婆
我是僑生,來自馬來西亞,飄向北方來到臺灣唸書。自然的,要面對的就是離鄉背井適應新環境。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因為離開了舒適的環境你才能更加充實自己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知識。現在的我目前快要結束大一新生的階段,即將邁入另一個階段了。
還記得剛進來師大唸競技系的我,時常被追問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欸,學妹,你是僑生哦?那麼爸爸是華人還是媽媽呢?那麼你們在家裡是用什麼溝通的?為什麼會那麼多語言的?很厲害耶你,一個人那麼勇敢來到臺灣唸書?"其實我最感到驕傲的是我爸爸媽媽她們的認識讓我很驚訝!我的國家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國家,有馬來人,印度人,華人,原住民及其他種族。我的祖父祖母早年都為了想改變困境的生活,跨洋過海來到了這個國家。
祖父母也非常不容易,他們是第一代來到馬來西亞生活的前輩,在非親戚朋友下,一手一腳的在國土開始了生活。還記的小時候,外婆經常提起他和一群人跨洋過還來到馬來西亞的艱難日子。在她們的那個年代,印度國家的女生是沒有地位的,即時到現代也一樣。只要生下來是女嬰的家庭,很多時候不是被遺棄就是被拿去買掉。外婆的家庭也不列外,慶幸的是,外婆九歲那年跟上了一膄船,為了逃避印度國家對女生暴力和性侵,唯一的方法就是逃離困境。那時候科技不發達的年代,只能坐船逃離家園。一乘上這膄船也就是好幾個月的,在這煎熬的日子理,也差一點丟了外婆的命。
原以為能夠逃離困境,但在這幾個月裡,死的人一個接一個。因為窮感染了病,一個傳一個的導致船上的人生病致死亡。死了的人,自然的就被丟進大海。外婆雖然沒有嚴重的感染病毒,但是也目睹了眼前的一切。大約3個左右的時間,外婆當時是隨著大人們一起來到這荒山野林的國家開始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家園的。
1938年外婆認識了大自己10歲的外公,她結婚時只有15歲。早年的人結婚年齡很小,也算是很普通的事。結了婚後有了第二代的印度人,也就是我媽媽那個年代的小孩。外婆和外公的職業是割膠員工,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塑料的資源來源。
自然的媽媽也要繼承外公外婆的工作。爸爸和媽媽是在鄉下通過介紹而認識的。在爸媽那個年代讀書也還是沒有很被重視,結婚的年齡比起外公外婆比較晚一些了。1990年,我們家就生下了第三代的還是,也就我們這個年代的孩子,不一樣的是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是多元種族的時代。被稱為:"混血兒時代"。
在這個年代的我們,經常會被別人好奇,為什麼你的皮膚黑黑的?你的外婆是印度人,跟我的外婆不一樣....你的外婆怎樣怎樣,你的媽媽也是印度人咯....
是的,我的外婆是印度人。我的外婆跟別人的外婆不一樣,但是我為我的外婆感到自豪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