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的概念在近十年來不斷為各國提倡,然而在台灣甚至高雄,多數人對其仍感到陌生。根據維基百科說明,循環經濟是一種再生系統,藉由減緩、封閉與縮小物質與能量循環,使得資源的投入與廢棄、排放達成減量化的目標。循環經濟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好比說是一個未來真正可永續發展、零浪費,並可與我們所處的環境和所擁有的資源共生的想法。
循環經濟所想像的未來是所製造生產的每個產品都經過精心設計,並可用於多個循環來使用,不同的材料與生產製造的循環皆經過仔細考量搭配,如此一來,一個製程的輸出始終可成為另一個製程的輸入。在循環經濟中,將是零排放、零廢棄,所生產出的副產品或受損壞的產品或不再想用的貨物並不會被看作是「廢物」,而是可成為新的生產週期的原材料和素材。
簡言之,任何農業、工業等產業活動中,必然產生循環經濟概念產品,然而以目前政策態度與法令規範,並未使循環經濟在產業活動中得到落實,但透過落實循環經濟而創造之新一波產業創、就業,其商機光在高雄恐數以十億計,不容小覷。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強調重新設計材料、產品、製程及商業模式,消除廢棄物。注重資源使用效率,設法以更少的資源來創造更多的價值,確保各種可能的資源以循環再生、永續方式被使用。
尤其在以工業為導向的高雄,更需要在生產的環節鏈中,注入任何可能創造新價值的循環經濟新思維,好比將一條毛巾擰乾班地物盡其用。
因此市府執政者應當將落實循環經濟當成提升創、就業指標,如能在相關創業或營運方案中導入循環經濟方案,均應設法使其可得到稅費減免、融資貸款、鬆綁法規,或思考訂定足以獎勵產業投入循環經濟規範之設循環經濟自治條例等, 讓循環經濟為高雄導入產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