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課程前,健康管理這個詞對於非相關科系出身的我是模糊的。雖然從事保健品產業,也受過公司的教育訓練,但多是片面瑣碎的資料;即使有心進修,也找不到符合效益的全方位學習。偶然的契機得知健康管理師的領域,準備報名前還發揮主婦精神比價一番,覺得中華健康管理協會的課程不但完整還很划算。於是下定決心,利用一個半月的週末為自己「加油」。
上課期間,手上正有產品研發的任務,討論到一半時,赫然驚覺,以前常當聽眾的我,現在也能跟同事侃侃而談免疫作用和組織功能。與廠商開會時,不再只是聽雷的鴨子,試著以課程吸收到的內容去提出自己的想法,是我很大的信心。婆婆提到想補充保健品,我建議與飲食一起調整會更好,也在公婆面前化身家庭營養師,秀一手食物的份數和熱量計算。雖然知道長輩很難短時間內修改既定的生活模式,但公婆笑得開心。回家餐後,和母親聊了上次健檢報告的數據,也問問父親最近用藥的種類。不賣弄專業說教或自以為的批評,而是對家人更進一步的體貼關懷。他們安心的眼神告訴我:我女兒不是醫護人員,竟也懂這麼多啊!
六天紮紮實實的課程,連打瞌睡都沒時間,帶給人學習的衝勁,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先生總開玩笑說我的工作是「賣膏藥的江湖郎中」,但感受到我上課時的認真,下課後努力複習,興奮的和他分享學到的知識,拿到合格證書的成就感,先生也肯定我的進修很有價值。有次和心情不佳的朋友聊天,我改變以往的安慰語氣,不帶評斷和主觀意識,讓朋友抒發當下的情緒。沒有下指導棋去教朋友怎麼做,選擇聆聽,與他一同面對眼前的困境,讓他去決定方向。那時候我也覺察到自我心境的轉變:我不是要救治誰,但我可以幫助別人,成為更好的SOMEBODY。
健管師這個身分賦予我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豐功偉業,而是一點一滴默默滲透進工作和生活中,成為人生背景的一部分,豐富我的經歷。現在面對客戶的提問,更知道他們的需求,我的回答更有自信,不會擔心專業不夠而畏縮。孩子們問我:「媽媽為什麼你要去上課?」因為我是健康管理師,我想為了家人,管好自己也照顧你們的健康!